足球比分直播

图片

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鹤翔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 王宏运

王宏运,男,现年50岁,中共党员,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鹤翔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仓储技师。该同志于1985年从洛南县永丰中学毕业后,放弃司法学校特招的机会,报考了陕西省粮食学校仓储专业;198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,先后在商州区大荆、腰市粮管所担任粮食保管员、保管防治组组长,2006年在商洛市商州区鹤翔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任技师至今。

王宏运,陕西商州一个普通的粮食保管员。他始终廉洁奉公,忠诚党的粮食事业,坚持几十年如一日,在贫困山区粮库条件落后,工作生活艰苦的环境中,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安全保管粮食12亿斤;通过研究试验和推广应用各种仓储技术,实现科学保粮4亿多斤,节约资金420万元;指导培训保管人员1600人次,为商洛市全面提升仓储业务水平付出努力;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,深入农村指导帮助农民安全保粮2亿多斤,减少虫霉损失1100多万斤,为地方粮食安全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。他的事迹,先后被《陕西粮食经济》、《商洛日报》刊登报道。

一、酷爱粮食事业

贫困山区历史性缺粮的生活环境,使他对粮食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。报考中专时,他放弃了司法学校特招的机会,坚持选择了省粮食学校的仓储专业。198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,在县上工作的亲戚为他争取了去事业单位工作的机会,可他婉言谢绝,还是按组织分配到商州基层粮管所当起了粮食保管员,半年后开始担任保管防治组组长,这一干,就是整整28年。2013年,渭南市一个大型民营粮食企业高薪聘请他担任粮食收购总管,又被他断然拒绝,仍然默默无闻地工作在粮食仓储一线,受到全系统干部职工的赞誉。

二、苦练仓储技能

他酷爱学习。尽管他是商州粮食仓储史上第一批中专学生,是当时全区87名保管人员心目中的“智者”,上门请教的几乎天天都有,可他是清醒的,通过半年多的实际工作,他深感理论知识的浅薄和实践经验的缺乏,于是,他抓紧时间开始了再学习的历程,到母校进修,拜老同志为师,争取一切机会参加省、市举办的业务培训班,当时每月42元的工资,他省吃俭用节余下一大半几乎全买了学习资料;白天钻在库房内对照分析粮情变化,仔细观察研究仓库害虫的生活习性,夜深人静的时候,他还在昏暗的灯光下苦思冥想,探索着储粮变化规律和最佳的防治办法,先后记下了30多万字的心得笔记,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升华。20多年,他在市、区粮食局和市粮校举办的培训班上讲课,受邀在市内各县区巡回业务指导和现场培训,累计培训职工达1600人次,将185名青工带成了独立工作的行家里手,为全市粮食仓储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立下了汗马功劳;他在省、市举办的业务竞赛中多次取得佳绩,让山里山外的同行们刮目相看。

三、忘我工作创“四无”

他热衷“四无”粮仓活动,对“宁流千滴汗,不坏一粒粮”的优良传统,他从骨子里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;他注重学习总结仓储管理经验,结合实际制定《粮管所仓储管理制度》,细划每个业务环节的工作目标、岗位责任和考评奖罚办法,在日常工作中下气力抓好落实,巩固提高了“四无粮仓”活动规范化、精细化管理质量,被区局、市局总结推广后,有力促进了全市粮食仓储工作的健康开展;在储粮的日常管理中,他带头做好细节工作,每次入库检查粮情,他总是把检测点设置的尽量多一些,生怕漏掉了哪个角落;冒雨上仓顶修补漏点他走在前边,熏蒸投药他第一个进仓;对发现粮情异常的储粮,他会整晚上蹲守在库内反复寻找原因,直到问题彻底排除才肯休息。一个个春夏秋冬的辛劳,换来了可喜的成绩,他所在的粮管所,年年保持着最佳“四无”粮仓单位的称号,被树为全市粮食仓储标杆单位。

四、努力钻研创新

他是仓储科技活动中的骨干力量。作为商州粮食科研小组的成员,从1989年开始,他先后在6个试验研究项目中负责方案设计,全程参与试验总结,其中主持的“挥发性中草药用于储粮防治的研究”、“交替用药延缓仓虫抗性研究”两个项目经商洛地区科委组织鉴定后确定为1993年地区级科技成果;在“低剂量间歇环流熏蒸”、“整仓多剂低量间歇熏蒸技术”等3个重大实用技术的推广活动中,他整天奔走在6个粮管所14个试验库检查指导,及时总结改进技术措施;在低药缺氧的粮仓内观察防治效果,两次昏倒,多次出现中毒症状,硬是用身体受到损害的代价,使4亿斤粮食实现了科学保粮,节约药剂费用等开支420多万元。2013年,他主持改造危仓老库14栋,。他先后11次被省、市粮食局评为“粮食科技先进工作者”,从1989年以来,连年被区粮食局评为“粮食工作先进个人”。

五、帮助农民管好粮

农户储粮是山区群众保障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方式。为了帮助农民管好粮食,从1996年开始,他利用休息时间,深入工作所在地的山川村组,调查了解情况,积极推广储粮新器具和由他研制生产的“家庭缓释熏蒸盒”,指导帮助农民安全保粮累计2亿多斤,减少虫霉损失1100多万斤,受到区政府的表彰奖励。

在物欲横流的今天,多少人在挖空心思捞钱发财,可王宏运还在领着每月两千多元的工资,和下岗的媳妇、上大学的儿子过着并不富裕但很平和的日子,还在一门心思忙着修订他的规范化管理办法,力求尽善尽美;继续寻找着有哪些可以节约粮食的门道,让仓储环节再多一些“无型粮田”。面对着一大摞各式各样发黄的或崭新的荣誉证书,他感到自己活得充实而精彩,他很知足。

【打印】【关闭】